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西南考古學專題
Seminar on Archaeology of Southwestern China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圭偵 
課號
Anth5131 
課程識別碼
125 U323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201 
備註
限學士班高年級及碩士班學生修習。可採計研究所區域考古學課程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近年來在長江上游及青藏高原東緣的考古工作發現許多史前(先秦時期)的遺址,為以往較為學界忽略的中國西南區域考古增添許多新材料,尤其自主研究意識抬頭,以往少見的自主性發掘、調查(包含國際合作項目)和大學田野實習課程所採用的新技術方法,都為迫於城市建設及盜崛的搶救工作,注入更細緻的研究。不但使遺址的揭露更為頻繁,也產出更豐富細膩的研究成果。
本課程擬介紹四川盆地並向周圍延伸至峽江地區、漢中盆地、甘青地區南部,以及包含川西高原、雲貴高原在內的青藏高原東緣。這些地區在新石器時期除了已發展出各自的文化特色,也逐漸形成互動緊密的交換圈。因此本課程在介紹區域文化之外,也將討論幾項重要的議題,包含這些時期重要的文化現象,例如農業興起、動物馴化、環境資源利用、手工業生產的分化,以及日益頻繁的交流與移動等。 這些現象往往超越個別的區域文化,相互影響;因此我們無法滿足於將各個地理區域視作獨立或靜態的單元,而需要綜述式的探討和廣泛比較。
藉由閱讀考古發掘報告與主題式的探索,本課程希望將中國西南地區早期區域文明的基本構成介紹給同學,並促使同學在地域上和題目上擴充思考。參考的實例盡量涵蓋典型遺址及其物質文化,並隨時做最新狀況的補充。同學除閱讀指定及補充材料、繳交心得報告,也將輪流帶領討論,最後選擇有興趣的文化或議題做專題報告,於期末時和其他同學分享研究報告大綱。期末報告題目可事先和授課教師討論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閱讀考古發掘報告與主題式的探索,本課程希望將中國西南地區早期區域文明的基本構成介紹給同學,並促使同學在地域上和題目上擴充思考。參考的實例盡量涵蓋典型遺址及其物質文化,並隨時做相關議題及最新狀況的補充。 
課程要求
同學除閱讀指定和補充材料,每週提交心得,也需輪流帶領討論,最後選擇有興趣的文化或議題做專題報告,於期末時和其他同學分享研究報告大綱。期末報告題目可事先和授課教師討論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主要參考書及工具書:
Flad, Rowan and Pochan Chen
2013 Ancient Central China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
常璩 撰、任乃強 校
1987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。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.
任乃強、任新建
2002 四川州縣建置沿革圖說。成都: 巴蜀書社.

其餘請見每週進度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上課參與討論 
15% 
 
2. 
每週繳交心得報告 
30% 
1-3頁 
3. 
期中先交研究計劃 
15% 
約2-3頁+書目 
4. 
期末書面報告 
40% 
長度在10-15頁,書目格式請參照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》之撰稿體例 **嚴禁抄襲,一經發現以不及格計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書面(口頭)報告取代考試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4  1. 課程與閱讀材料介紹;
2. 課程要求;
3. 中國考古報告閱讀注意事項及資源介紹
 
第2週
9/11  1. 古史中的中國西南
2. 中國西南考古學史
3. 四川盆地新石器時代 (及以前) 綜述 
第3週
9/18  中國西南與西北的連結
1. 甘青地區南部史前文化
2. 川西山區I 
第4週
9/25  1. 9/23 參觀史語所文物陳列館
2. 川西山區II 
第5週
10/2  川西平原: 桂圓橋與寶墩文化 I 
第6週
10/9  調整放假 
第7週
10/16  川西平原: 寶墩文化II  
第8週
10/23  峽江地區: 哨棚嘴文化 
第9週
10/30  三星堆文化 I 
第10週
11/6  三星堆文化 II、十二橋文化 I